在實驗室污水處理機的使用中,pH調節與絮凝劑投加是兩個至關重要的環節。以下是對這兩個環節技巧的詳細闡述:
一、pH調節技巧
1.精準監測:
使用在線pH儀安裝在關鍵節點(如進水口、處理池、出水口)進行實時監測,并定期校準以確保準確性。
使用便攜式pH計進行每日人工檢測,與在線儀表數據進行對比,防止在線儀表出現漂移。
2.漸進式調節:
避免一次性大幅調整pH值,每小時pH變化不超過0.5,以防止對微生物造成沖擊。
可以采用混合稀釋法,即高pH/低pH廢水與中性廢水混合后再進行處理,以實現pH值的平穩過渡。
3.異常應急處理:
當pH值驟降時,應立即減少進水流量,并投加堿劑進行調節。同時檢查是否有有毒物質(如重金屬)進入系統。
當pH值驟升時,應暫停石灰/堿液投加,并投加酸劑或引入酸性廢水進行調節。

二、絮凝劑投加技巧
1.選擇適當的絮凝劑:
根據污水的性質和處理要求選擇合適的絮凝劑。對于有機物較多的污水,可選用聚丙烯酰胺等高分子有機絮凝劑;對于高濁度、高色度的污水,可選用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等無機絮凝劑。
2.確定最佳投加量:
通過實驗室模擬(如燒杯攪拌試驗)確定最佳絮凝劑和最佳投加量。最佳投加量是指達到既定水質目標的最小絮凝劑投加劑量。
實驗室模擬的方法主要有燒杯攪拌試驗、ζ電位法、膠體滴定法及過濾法四種。實際操作時,需做到原水和實際水質相同,同時保證絮凝劑種類、投加量、投加順序和水利條件的一致性。
3.正確的投加方式:
先將絮凝劑與一定量的清水攪拌均勻,避免出現團塊現象影響投加效果。
使用投加設備(如滴定泵、計量泵等)確保投加量的精確性。
絮凝劑的投加應盡量均勻,并在進水管道中進行,以便更好地與污水混合,提高絮凝效果。
4.注意操作事項:
在投加絮凝劑前,應根據需要調整污水的pH值以提升絮凝效果。一般來說,污水的pH值越接近中性,絮凝劑的效果越好。
絮凝劑與懸浮物結合后需要相應的沉淀時間才能形成大的絮凝體并沉淀到污水底部。因此,在使用絮凝劑后應適當延長污水的停留時間。
實驗室污水處理機使用中的pH調節與絮凝劑投加技巧涉及多個方面,需要綜合考慮污水的性質、處理要求以及實際操作條件。通過精準監測、漸進式調節、選擇適當的絮凝劑、確定最佳投加量以及注意操作事項等技巧的應用,可以確保污水處理效果達到最佳狀態。